欢迎访问历史苑!微信公众号:yu118.com

“红崖天书”是怎么来的?“红崖天书”的文字是什么意思?

时间:2018-10-26 10:23:05编辑:浮泊凉

最新的一种解说认为它是建文帝的“伐燕檄诏”,隐藏着一段历史谜案。研究者认为明初“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在亲信随从的保护下,隐匿到了贵州的山谷之间。躲避数月后,他很想号召臣民支持他东山再起,推翻朱棣,但苦于自己身单力孤,加上朱棣的爪牙众多,难于应付,便想出了这么一个讨伐朱棣的檄文,让随从以金文的变体加上篆体、隶书、象形文字、草书以及图画的形义综合成一种“杂体”,然后用皇帝诏书的形式刻写于红崖之上。

根据这一大胆的假想,研究者进而“破译”出“天书”的内容为:“燕反之心,迫朕(皇龙)逊国。叛逆残忍,金川门破。残酷杀害(段、殴、牢、杀子民),致尸横、死亡、白骨累累,罄竹难书。使大明日月无光,变成囚杀地狱。须降伏燕魔做阶下囚(斩首消灭)。丙戌(年)甲天下之凤皇——允(御制)。”

a973f00e4701877f6bf6ddcc3464d7d3.jpg

对此,专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指出,关于建文帝的下落现在仍是一桩谜案,历史学界长期流行着两种主要说法:一是建文帝在宫中自焚而死,一是建文帝流落海外。至于他是否逃到了贵州,仅靠“红崖天书”来断定证据是不足的,至多只能是一种个人猜测,在史学上价值不大。

还有人认为,“红崖天书”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是比殷代甲骨文更原始的图画会意文字,或称古图形文字。它有形可象,有意可会,其造字的原理和释读方法,与甲骨文一样。不过后者是前者图形的线条化,在表现方法上前者更原始,可说是古文字的雏形和活化石。通过辨别“天书”上每个图形所表现的物体,他们认为其应该是一则古时的“公告”。由此,还可以将中国有文字的历史从距今3200年的殷代甲骨文提前至新石器时代。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