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苑!微信公众号:yu118.com

韩非与《韩非子》是什么关系?韩非是被谁害死的?

时间:2018-10-16 14:36:43编辑:浮泊凉

第三,韩非还首次提出了矛盾的概念。在韩非的思想中许多辩证法的因素。他指出:“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为常。”他通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寓言故事,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矛盾”这一哲学概念。《韩非子》中生动的故事,深刻的思想,对后人有深刻的启发作用。

此外,韩非反对先验论。提出了“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的观点,主张“虚以静后”,这一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实际上和后来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著名论断有异曲同工之妙。韩非还是第一个意识到人口增长与社会财富多寡有一定关系的人,提出了“人民众而财货寡”的观点。

在法家思想和哲学思想的基础上,韩非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他继承了荀子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并进行理论化和系统化。在儒家学派里,封建专制是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是孟子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和“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但到了韩非笔下,封建专制就变成了:“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可见,在儒家笔下,君臣关系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是可以相互制约的。孟子甚至说国君如果不实行仁政,人民就有权将国君驱逐。孟子还说杀掉昏君不能称为弑君,而是叫做“诛一夫”。在儒家眼中,君臣之间不存在绝对服从的问题,是一个相互制约的整体。但韩非却认为,“上下一日百战”,君臣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国君与家人和臣子之间,都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并没有什么骨肉之情可言。他们服从国君是因为国君的权势,“臣之所不弑其君者,党与不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