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苑!微信公众号:yu118.com

[图文]唐蕃时期“主权”归属探微

时间:2020-11-20 13:57:34编辑:野蛮历史网

  安才旦则认为“吐蕃”一词的真正来源是突厥语,并被唐朝统治者赋予了特别的含义。他认为唐人在翻译“吐蕃”时偏偏选择这两个字,而不是其他的字,这是唐人别有用心的结果。在古汉语中,“吐”这个字有以下两种引申义:“出”和“舒”《康熙字典》丑上“吐”条:“《增韵》:出也,舒也。”安才旦认为出有“出离”、“出走”之意,舒有“展开”、“延伸”之义,问题就藏在其中。“不少中原史学家一直认为吐蕃是发羌的后代,而发羌又被认为是出自中原的西羌诸部之一。因此,我们怀疑‘吐'字可能不会是个单纯的谐音字,它引申义在吐蕃名称的含义上只要能起作用。‘吐'字加在‘蕃'前面,说不定表示‘蕃'是从中原出去的,或者说它是出自中原的‘蕃'这样一个意思。”安才旦:《“吐蕃”一称语源及含义考辨——兼证“吐蕃”源于突厥语》[A],《藏族论文选集》[C],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6年,第715页。独特的历史背景决定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将“大一统” 定位为传统的政治格局。吐蕃与唐朝的关系,存在于唐朝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当中,而不是这一格局之外。《尚书·尧典》中所谓“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正义”云:“尧能名闻广远,由其委任贤哲故复风俗大和”。这是对大一统政治格局的早期解释。显然,在这一格局中尧是权力的中心和出发点。围绕这个中心,形成不同层次,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最亲近的“九族”,到周围的“百姓”,再到远方的“万邦”。由汉唐至宋明,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大一统”也一直是中国人的深层政治观念。

本文标签:[db:tags]
本文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