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苑!微信公众号:yu118.com

王维为什么被称为诗佛?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正是抉择的表达

时间:2020-11-26 11:41:55编辑:野蛮历史网

情况相似的诗作还有《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中的意象有“松”“鹤”“绿竹”“红莲”等,这些意象所组成的画面自然不是日常起居的景象,而有道法隐含其中,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禅意的生气和流动。倒是首联和尾联描绘的生活景象更自然、更能体现禅的真意。

王维还有一首著名的山水诗作《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句历来受人激赏。王维凭借对自然景象的巧妙捕捉、剪贴,创造了一个超然、圆融的审美意境,同时又把自己刹那间的禅心体悟蕴含在言外之意、象外之趣中,如水中著盐般了无痕迹。宋代胡仔引的《后湖集》云:其“造意之妙,至与造化相表里”。然而,从禅境角度来看,正是由于其巧夺天工般精妙的禅思,恰恰体现出对于“空”,对于“禅”自身的执念。颔联所说的“胜事”,应该是诗人面对终南山盛景时心中自觉的微法妙谛,此中真意可以意会而难以言说,因此以颈联之景进行启示。清代徐增对此解读道:“行到水穷处,去不得处,我亦便止,倘有云起,我亦坐而看云之起。”行、坐和穷、起两两对举,人的行止自如和自然的灵妙运行之间相映成趣,水和云又都是随物赋形,流动感较强的景物,似乎人与物的界限完全消融了,诗人对自然的体悟达到了无我的境界。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空自知”的“空”字,暗含着一种无法与人交流分享的孤独感,因此,偶然与人在林中相遇后,诗人才会谈笑忘归。而“林叟”既然和诗人一见如故,也必定不是普通的山中农夫,其身份更像隐士。这上下两句的映衬,使得颈联自然流畅的诗意之中,隐伏着诗人对无我两忘之境刻意追寻的意味,那种顿悟的涅槃并没有真正实现,而更似乎是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向往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