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苑!微信公众号:yu118.com

[图文]口述历史的真实性有几分?

时间:2020-12-11 10:20:43编辑:野蛮历史网

一个1948年的连长,在1941年时,最多只是普通一兵吧,或许根本未从军也未可知,但他却将自己说成了17军的代理军长。这个谎撒的有点大,背后或许有争取老兵补助的企图。无论如何,当它轻易俘获采访者的信任,以白纸黑字呈现在读者面前,这都是历史叙事的灾难性成果。

后来在缅甸,也遇到一个远征军老兵,说起话来不着边际,滔滔不绝,但一旦问及任何实际问题他则选择性耳背。我相信他是一个说谎者,但我和同行者都没有点破这一点,他也依然混迹在缅甸为数不多的远征军老兵队伍中,有时还代表他们出席活动和发言。

口述史如何不沦为替说谎者背书,它要怎么做才好?

从日常的经验看,即便是夫妻吵架,我们只听取一面之词,也常常只得到扭曲性真相,更何况是历史雾霾中更为要害的利害冲突。我乐见别人去抢救老兵的记忆,这是历史书写中相当重要的环节。但如果相关的口述更多集中在老兵如何英勇杀敌以及其他类似彰显个人正能量的故事,这样的口述并不成功。不客气地说,此前相关口述在这一层面上的面貌都甚为可疑。我们需要用更为扎实的资料准备,引导出老兵真实的内心体验,除了战场杀敌,老兵的衣食住行,与长官、百姓乃至敌伪军的关系,都是可以发掘的珍贵历史细节。

在唐建光组织的历史嘉年华活动上,周锡瑞面对有关口述史的提问,也说了类似的观点:采写者提问的面向可以更多元,在一些不涉及利害冲突的细节上,口述者的表达可能更可信。而这些细节,又构成社会史其他研究的重要素材。

在那次会议之后,历史学者常成对我强调查档案的重要性:采访者掌握的资料越多,越能激发受访者的表达空间,相关事实的陈述也相对不易被其所任意操纵。我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