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苑!微信公众号:yu118.com

[图文]揭秘谁是毛泽东眼中最厉害的帝王师?

时间:2020-12-13 11:02:50编辑:野蛮历史网

  就这样,在那个“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年代,毛泽东把朱升的“九字策”略加改动,便成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最高指示”,成了新中国那段特定时期妇孺皆知的的最高国策,中国凭藉这一国策安然度过了那段难熬的岁月。刘继兴认为,朱升也成了对新中国国策有影响的唯一的古人。

  朱升,安徽休宁人,生卒年为公元1299—1370年。字允升,号枫林。元末的1357年举乡荐,为池州学正,避弃官隐石门,得知朱升遁居石门,朱元璋亲自到朱升家去拜访他。朱升就给他提了包含了一整套的策略的三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什么意思?“高筑墙”就是巩固自己的根据地,不要让根据地丢掉;“广积粮”就是要有充分的给养,要有经济实力做支撑;“缓称王”是策略,不要过早地出头,过早地出头就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你想称王,别人还想称王呢!谁想称王先灭了谁。朱元璋一听,心中豁然开朗。这便是后来天下闻名的“九言策”。这“九言策”是明王朝开邦定国的国策。

朱升

朱升

  朱升献“九言策”后,即被拜为中顺大夫,备受朱元璋器重,连年被征召问策,助朱元璋克饶州,下处州,捣江州,在鄱阳湖大战中,朱升知彼知己,以先发火器、次发弓弩、再短兵击之等计,大败陈友谅,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朱元璋南征北战十余年,终于在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都于南京,朱升被征召入京充当谋臣,先后被授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翰林学士,并与诸儒编修《女诫文》、《斋戒文》。明王朝建立后,朱升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退隐。果然,朱升离开南京后,南京有了血腥之灾。朱元璋在20年不到的时间里,由于看到功臣占据高位,儿孙十分文弱,为保万代江山,害怕开国元勋扰乱,制造了一系列冤案。他将原封的64名国公、列侯、大将等,杀了34个,受株连的竟达十几万人之多,许多功臣死于非命。而朱升却因及早抽身得以保全,终老于乡间的林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