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苑!微信公众号:yu118.com

苏联民歌《喀秋莎》背后,有中国人的伤痛

时间:2022-09-26 15:43:21编辑:yu118.com

8月11日,双方停止战斗,日军承认军事失败,完全撤出张鼓峰。

这一战事参战两国所争夺的绝大部分战略制高点都属于中国主权范围之内,所以,双方都是在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没有任何正义性可言。

【诺门坎事件】

诺门坎地区位于我国海拉尔南约200公里处,即今我国内蒙古的罕达盖-将军庙-阿穆古郎镇到哈拉哈河一带。这一地区是满洲与外蒙古的通道,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时至1939年,苏军控制着中国外蒙古,日军占领着中国东三省(满洲)。

苏联民歌《喀秋莎》背后,有中国人的伤痛

1939年7月3日,诺门坎战役中迎击苏军的日本步兵。

1939年5月15日,日本向诺门罕地区的苏蒙联军发动了大规模战略进攻。随即交战双方各自动用了数万精锐部队(日军和伪满军共约7.5万,苏蒙军约5.7万)和大量先进军事装备(日满军出动500门火炮、182辆坦克和300余架飞机,苏蒙军出动542门火炮和迫击炮、498辆坦克、385辆装甲车和515架飞机),在这片人烟稀少的荒原上进行了一场长达4个月的激烈交锋。

日本由于军事思想和战术技术落后,遭到惨败。9月15日,苏日双方无视中国主权,按照苏联实际控制线达成协议。

【你还愿意高唱《喀秋莎》吗?】

在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事件上的胜利,掀起了苏联爱国主义的热潮。正是在这样浪漫主义的氛围中,苏联著名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得到创作的灵感,写出了诗歌《喀秋莎》,经作曲家勃朗特尔谱曲后传唱苏联。

了解到两场战役的简略历史背景,你还坚持认为《喀秋莎》是“中俄友谊的见证”吗?《喀秋莎》所见证的,不是友谊,恰恰相反,是中国主权被蹂躏的屈辱。

本文标签:
本文专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