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苑!微信公众号:yu118.com

[图文]解密三次危机与中国改革起源

时间:2020-12-14 09:26:56编辑:野蛮历史网

  两个原因妨碍人们作深刻反省:一个原因:当时社会主义还处在上升阶段。各国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认为完全可以战胜资本主义。中国与苏联还不一样,苏联社会主义搞了几十年,已经积累了许多问题;而中国社会主义刚刚建立起来,有几十年的时间差。建国以来一路胜利,更不可能对社会主义传统模式有根本的怀疑。1957年苏联第一个把卫星送上天,更加强化了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自信,毛泽东说现在是“东风压倒西风”。赫鲁晓夫提出十五年赶超美国,毛泽东提出十五年赶超英国。大家都摽着劲。当然毛泽东的目标不只是英国,还跟苏联摽劲。苏联模式在发展中国家仍然有吸引力,60年代初和70年代中期非洲形成了两次社会主义试验的高潮。

  另一个原因,在东西方冷战对峙的形势下,社会主义阵营不能自揭其短,自矮于西方。匈牙利事件出现后,毛泽东就转了向,从批评斯大林转向维持斯大林,从探索改革转向维持苏联原则。毛泽东警告有些人把斯大林这把“刀子”丢掉了,列宁这把刀子丢提也差不多了。在这种情况下,1956年两方面的探索都中断了,而且转了向。

  毛泽东想在发展上搞出自己的一套,比苏联更快,更好!《论十大关系》基本反映了他的思想。这里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但是这只是一种主观愿意,譬如调整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比重,客观上调整空间是很有限的。156项刚刚开始建设,这一块是不能动的。而在一种“赶超思想”的支配下,进一步向重工业倾斜了。提出在十五年内在主要工业品产量方面赶超英国,后来进一步提出“以钢为纲”,九千万人上山“大炼钢铁”,产业倾斜的状况进一步恶化了。我们还发现,《论十大关系》讲了五大经济关系,唯独没有讲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毛泽东对刻板的计划是不感冒的,但并不说明他对市场有兴趣。他的基本思路是下放权力,调动地方积极性,用群众运动方式来突破资源瓶颈和资金缺口,实现高速度。